×

Loading...
Ad by
Ad by

来加十年了,我居然对欧美的流行摇滚这类的通俗音乐毫无半点感觉。记得大学一年级住学校宿舍,和白人室友聊天,都不好意思和人说我听古典,怕被人视为异类,于是跟人说也听些摇滚,没想到人家追问都听哪些乐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结果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也曾尝试接触摇滚,都是没几天就失去兴趣。 称得上好听的很少,能打动我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像古典音乐那样触及灵魂的了…… 我也纳闷,很多曲调节奏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名曲”,怎么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顶礼膜拜呢? 人都说古典音乐需要上了一定年纪、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听懂,缘何我一个二十出头的“雏儿”(北京话)对古典音乐却走火入魔般的热爱呢?(从高中开始听的)

也侃侃我对古典音乐的一点想法,

我觉得听什么音乐和一个人的性格(characters)和气质(temperament)有很大关系,我自己观察,听古典音乐的人大多是内向型性格,腼腆含蓄,说话比较和缓。更重要的是,这种人内心非常敏锐(sensitive),能够敏锐的察觉到音乐的情绪、感情,捕捉到微弱的变化,因为古典音乐中很多至美的瞬间都是稍纵即逝、一晃而过的,这是一种非常含蓄却勾魂摄魄的美,高明的作曲家往往在几个音符间便能创造这种意境(如勃拉姆斯和马勒),你会觉得那一刻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刻,整个灵魂都升华了。 而恰恰普通大众的欣赏口味还处于“旋律美”的阶段,殊不知以旋律美取胜于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中最多只能算上品(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和肖邦那些甜得发腻的钢琴音乐),真正称得上神品逸品的则更像是秀外慧中的成熟女性(甚至是称不上美貌,但却很有气质的女人。对不起,偶小,不懂欣赏女人,信口胡说呢,呵呵~~~~),表面上没有悦耳的旋律,但那种久经锤炼的曲调,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总是震颤着人心。 很多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都属于此类,比如勃拉姆斯和威尔第的《安魂曲》,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巴赫的音乐,还有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最后五首钢奏,最后几首弦四,庄严弥撒曲等等),百年来无人能望其项背,遥不可及啊…… 此时如果你心不在焉便很容易错过或overlook这种晦涩含蓄却伟大辽远的美…… 于是大多数人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典音乐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幼稚的观点,经不住推敲,说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来加十年了,我居然对欧美的流行摇滚这类的通俗音乐毫无半点感觉。记得大学一年级住学校宿舍,和白人室友聊天,都不好意思和人说我听古典,怕被人视为异类,于是跟人说也听些摇滚,没想到人家追问都听哪些乐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结果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也曾尝试接触摇滚,都是没几天就失去兴趣。 称得上好听的很少,能打动我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像古典音乐那样触及灵魂的了…… 我也纳闷,很多曲调节奏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名曲”,怎么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顶礼膜拜呢? 人都说古典音乐需要上了一定年纪、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听懂,缘何我一个二十出头的“雏儿”(北京话)对古典音乐却走火入魔般的热爱呢?(从高中开始听的)

    也侃侃我对古典音乐的一点想法,

    我觉得听什么音乐和一个人的性格(characters)和气质(temperament)有很大关系,我自己观察,听古典音乐的人大多是内向型性格,腼腆含蓄,说话比较和缓。更重要的是,这种人内心非常敏锐(sensitive),能够敏锐的察觉到音乐的情绪、感情,捕捉到微弱的变化,因为古典音乐中很多至美的瞬间都是稍纵即逝、一晃而过的,这是一种非常含蓄却勾魂摄魄的美,高明的作曲家往往在几个音符间便能创造这种意境(如勃拉姆斯和马勒),你会觉得那一刻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刻,整个灵魂都升华了。 而恰恰普通大众的欣赏口味还处于“旋律美”的阶段,殊不知以旋律美取胜于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中最多只能算上品(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和肖邦那些甜得发腻的钢琴音乐),真正称得上神品逸品的则更像是秀外慧中的成熟女性(甚至是称不上美貌,但却很有气质的女人。对不起,偶小,不懂欣赏女人,信口胡说呢,呵呵~~~~),表面上没有悦耳的旋律,但那种久经锤炼的曲调,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总是震颤着人心。 很多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都属于此类,比如勃拉姆斯和威尔第的《安魂曲》,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巴赫的音乐,还有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最后五首钢奏,最后几首弦四,庄严弥撒曲等等),百年来无人能望其项背,遥不可及啊…… 此时如果你心不在焉便很容易错过或overlook这种晦涩含蓄却伟大辽远的美…… 于是大多数人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典音乐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幼稚的观点,经不住推敲,说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再补充一下
      古典音乐里也有平庸之作,所以“平庸”可不是通俗音乐的专利哦~~ 但好的古典音乐,在看似平庸的外表下大多深藏玄机,暗含的东西很多,经得住挖掘,也就是所谓的“耐听”或“耐人寻味”。
    • 我觉得这是个人口味问题。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古典音乐是健康食品,对常人味道不一定好,吃不爽,流行乐是油炸快餐,不健康但是容易填饱肚子,有的人浮躁点,静不下心来琢磨,那就只好听词曲并茂的流行乐,悟性高点的,就好阳春白雪
      • 或是不同频道,不同状态下的健康吧?象瑜珈和健身房
      • 对,和口味当然有关系。比如我虽然不接受欧美通俗音乐,但却听华语还有日语的通俗音乐。我觉得这里还涉及到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生活环境、家庭熏陶等方面的因素。 顺便问一句,有没有人曾经听X Japan的?
      • 我一般不比成吃比成穿,古典乐象正装,流行乐象休闲,JAZZ象晚礼服性感而神秘。。。古典的也有俗的不能再俗的,象莫扎特象威瓦尔地象室内乐,是个人就能听懂,流行的也有很多晦涩的难懂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无论正装休闲晚礼服,做工精良就是好装。
        • 说得好! 不过说室内乐俗, 太笼统了吧?
        • 很同意你用服饰来比喻音乐形式的观点。室内乐当时是宫廷乐,是可登大雅之堂的贵族式的音乐。。。
        • 很有感性和悟性陈述,喜欢。
    • 您点拨得很好,我再认真消化!
    • 我觉得这与每个人内心是否产生共鸣有关,有的人对古典乐有共鸣(如你),有的人对流行乐有共鸣(如我),有的人对唱K有共鸣(如TA)。还有的人对音乐没有共鸣但对其他艺术有共鸣,而共鸣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潜质(先天或后天)。。。
      • 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有一个专业词汇叫Harmonic resonance,没有harmonic,也就没有resonance,harmonic应该是双向的,这样才会有resonance。。。
      • 先天我想就包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和气质(和所有由DNA决定的quality),后天可能包括家庭传统、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等。 而所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条件都是导致一个人听到某段音乐能否产生共鸣的因素。
        先天后天条件不同的人听同一首曲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听一首贝多芬奏鸣曲,十个人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诠释,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态,设想如果世界上仅剩一种对贝多芬Hammerklavier的诠释,那音乐演奏艺术也就走到尽头了。 所以能不能产生共鸣只是一个outcome,而导致这种outcome还是取决于以上列举的那些先天和后天因素。。。。。。。 这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讨论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不光是音乐欣赏,和音乐演奏等等都有关系。
        • Men and momen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_^
          • momen, wah new word!
            • sorry, "women"
        • 共鸣应该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10个人对贝多芬的音乐,会有10种不同方位或不同层次的共鸣,这与每个人的背景有关,正如你说,“而所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条件都是导致一个人听到某段音乐能否产生共鸣的因素”。。。
      • cool, you are right ! ^_^
      • 共鸣的发生机理之午夜低回初探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音乐和人的动物性以及社会性都有关系。古典音乐(是不是称交响乐更确切一点?)比较形而上,触及灵魂;港台日流行比较形而下,触及感官;摇滚和rap之类,我觉得是触及皮肉了。据说音乐是从劳动号子来的,那时候的音乐全都触及皮肉,就只讲个节奏。后来慢慢分工了,分阶层了,那么有闲的上层就有功夫来发展一些越来越脱离肉体享受的音乐,因为他们离劳动远了。于是追求旋律乃至意境,发展到交响乐,是为一个大成,不费脑子是听不成的。所谓音乐家就是靠音乐吃饭的家伙,给工钱的老板爱听啥就得写啥。当时给得起大钱的都是达官贵人,那么大家伙er自然都怎么高雅怎么来,不然不显档次了。然而音乐的另外一支仍然在劳动大众之中薪火流转默默传承,这个分支比较粗糙简单,就图个日落而息的时候,歌之叹之舞之蹈之,怎么爽快怎么来。到后来,技术进步了,贩夫走卒也有点小钱小闲了,做音乐的人也想从人民口袋里扣钱,于是就有了流行音乐工业(注意,这是个工业)。工业嘛,讲究的就是个大生产大流通。大生产就要制作周期短平快,那么太长太复杂的作品是不行的。大流通就要人人喜欢,那么把群众平常就爱听的民乐发展过来就对了。所以摇滚是从黑人的民谣来的,好嘛,最底层的人都爱听,就好卖了就赚钱了嘛。然后花样翻新再翻新,不能往高雅那边走,人民群众没空费脑子,客户需求这一分析,就往节奏方向反璞归真去了。在我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就知道追求个感官享受,现在年纪大了,感觉要么就图个灵魂出窍,那么就彻底回归自然煽动皮肉好了。什么?你不知道我说啥?嗯,这就对了,反正我也不知道,以上纯属想象yy忽悠,各位观众请自行抉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qiang!
        • 佳作!
        • This is the consequence between brick and jade, thanks for your jade behind my brick。。。:P
        • 灵魂音乐入门动物性机理初探:大学春睏,逃课,宿舍里躺着,微风,湖光,芭蕉摇晃,似睡非睡,关键低血糖!古典(交响乐)响着。灵魂出窍一刻醒觉:音乐成了翅膀!为何会有瑜珈身材?出不了皮肉进不得灵魂!非皮肉大众出身者不必走这弯路
        • 挖!这么有深度!
      • 挖,这么有道理。
    • 老毛早就教导我们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任何音乐都应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它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是好的,我女儿最喜欢Barney的歌,在她的眼里老爸的贝多芬就是垃圾.
    • 真是个纯洁少年 : ) .....我的一点感想............
      对我来说听古典音乐就是感官享受。一件masterpiece, 我爱听它精巧或宏大的织体,和声色彩的变幻,意境的演进,张力的积累和释放,每一个呼吸和律动,乃至乐器或人声本身的美妙音色,这一切可以带来难以名状的美感,让我愉悦,感动,叹息和流泪。。。

      虽然流行音乐也可以很美,但美的强度和subtlety远不及古典。

      有些音乐可能承载了某种哲学理念,如Richard Strauss的作品,我从不去深究它,只听音乐就会陶醉。我觉得好的音乐本身就是自洽的,它解释它自己。

      我不是个爱思想的人,没有灵魂的追求, 每天过着平淡重复的日子,可对古典音乐却有着一种genuine feeling,就是喜欢这种声音响在耳边,如同谁都喜欢看任何好看的东西一样。
    • 读这些文字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
    • 劝您这只迷途羔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还是出去找小姑娘(们)爱个死去活来吧。
      • 拿起屠刀,出去找个死去活来吧
    • 其实你就坚持说你喜欢古典就好了,他们视你为异类,你就不会视他们为异类?当你坚持你的立场的时候,虽然别人不见得同意你的意见,但是也会尊重你的。不尊重你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而且你总会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的。
    • 给你说个笑话,
      我回国跟我哥说起来,我在某个音乐论坛当版主来呢,我哥正眼都不带瞧我,说我还不了解你,你肯定是那种跑到中国的坛子里讲外国音乐,跟老外大扯中国音乐的主。但是我一点也不羞愧,我又不是为了沽名吊誉,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是我大小也算是个文化使者啊。要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怕做另类:)
      • 我还当真的了,
        请问你在什么音乐论坛做斑竹?我要取捧场,,,
        • 那还是小时候不懂事那会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