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纽约爱乐乐团任命百年来首位华裔副指挥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弦

一句玩笑 预言未来

今年32岁的张弦(Xian Zhang),于今年正式被国际知名的纽约爱乐音乐总监马紮尔(Lorin Maazel)宣布升任为该团的副指挥,签下两年合约,成为纽约爱乐百年来首位女性且为华裔副指挥。从中国来美国才七年的张弦,如今能在音乐界崭露头角,指挥世界顶尖的乐团,她曾在指挥这条路上徘徊许久后,才成为坚定的人生目标。如今,张弦的指挥棒所挥出的每一个音节,都象征著她坚定的人生音符。

首次比赛便夺冠 站稳指挥舞台

2002年,28岁的张弦参加了纽约举办的第一届马紮尔-维拉指挥大赛(Maazel-Vilar Conduc-tors' Competition),在前后长达一年的赛程中,她击败了来自全球43国的370多名竞争者,以被评为完美无瑕的指挥技巧胜出,最后与一位来自泰国的参赛者同列冠军。除了4万5000元的奖金,这个比赛更大的价值在于能进入纽约爱乐,跟随音乐总监马紮尔( Lorin Maazel)学习,担任助理指挥。不到两年,她便被拔擢为副指挥,成为古典音乐指挥界少数的年轻女指挥家。

张弦说:「在那场比赛之前,我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继续走指挥这条路,比赛结果揭晓,我才坚定了自己的路。」张弦站稳了古典音乐界的指挥台,也稳定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在那之前,张弦只知道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满脑子想的是音乐,却同时也对生涯充满犹疑。这是她指挥生涯中参加的第一场比赛,却成为她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一战成名后,不仅未来纽约爱乐的欧洲巡回与许多国内的音乐会,由她挑大梁来指挥,她的道路更宽广,有机会与全球最优秀的乐团合作,以及获得重要的职务。

她的演出行程已经排到三年以后,几乎被来自国内外的邀约与合约填满,包括过去已经指挥过的英国交响乐团的2006与2008年的演出,中国爱乐、新西兰的奥克兰爱乐,至少美国四个交响乐团的下一季的指挥,以及数个乐团的音乐总监聘任。她说:「过去一年来,我在家里待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劳累所换来的代价,让张弦被古典音乐指挥界视为一颗快速窜红的闪耀新星,成为西方指挥界少数窜起的女指挥之一。

这一切对于识得张弦才华的人看来一点也不讶异,反而是她自己为这个成绩感到意外。因为17岁以前,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她一直无比坚定得以为,敲击在琴键上的手会是钢琴家的手,不过17岁那一年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同时,却粉碎了她的梦想。

手太小 老师建议放弃钢琴

张弦出生在中国辽宁省丹东,父亲是制作钢琴与吉他的乐器制作家,母亲是钢琴老师,她4岁起便开始在父亲自制的钢琴上弹琴,幻想著自己将来会成为钢琴家。
身材娇小的张弦在17岁时,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没想到她的老师对她说,她的手太小,担心弹钢琴的力道不够,建议她放弃钢琴改学别的音乐专长,认为音乐指挥也许适合她。张弦说:「当时我觉得很伤心,因为钢琴学了十几年,目标就是要当一名钢琴家,没想到却要被迫放弃,但是也只好换一个跑道,改学指挥。这个领域从未接触过,得了解每种乐器,要背很多乐谱,也没有人带领,一切得自己摸索,刚开始学得很辛苦,对未来也感到茫然。」

不过张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越了过去十多年学琴的成就,在20岁那一年,就在北京歌剧院的一出莫札特歌剧《费加洛婚礼》中担任指挥。忆起那次首演,张弦说:「当时谁会相信一个20岁的女学生会指挥呢?因为北京中央交响乐团里的乐手们平均年纪都在40岁以上。第一次排练,因为看我年纪这么轻,大家都在笑。不过当我排练进入两分钟后,他们就不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我的技能,看到我可以做指挥。」

她对于那次首演相当欣慰,因为证明自己可以担任指挥。「那一次对我来说,是起点,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

不过张弦当时没有想到后来她的能力会在西方古典音乐界快速受到肯定。她在完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士与硕士学位后,在学校担任副教授,也担任一个乐团的音乐总监,1998年,当时她正计画出国留学,也在苦读英文。出国前发生一件有趣的小故事,却象是对她未来命运的预言。

那一年,纽约爱乐到北京演出,张弦的朋友表示该乐团有两个小提琴家想顺道在北京观光,问她可否充当导游。「我想自己可以有机会练练英文,就答应了。我带他们去北京歌剧院听京剧。他们问起我做什么行业,我说在当指挥,他们听了开玩笑的说,以后可以来纽约爱乐当指挥。当时我们只是闲聊,我也不了解纽约爱乐的知名度,没想到八年后,我却真的站上这个舞台。」

张弦说当时开玩笑的两名团员之一目前还在纽约爱乐,当张弦问起他记不记得当初的那个玩笑,对方表示早已不记得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当初那句玩笑话就像一个预言似的。」

艺术没有标准 只有跟著音乐走

同一年,24岁的张弦来到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攻读音乐博士学位,并在学校的管弦乐团担任助理,两年内便当上辛辛那提学院乐团的音乐总监。

张弦说,当时是因为乐团的音乐总监离职,学校公开征选替代人选,她也参与竞争,前来争取这个职位的多是经验丰富的乐坛前辈,其中不乏在其它的音乐院担任教授者,经过现场指挥考试与面试,由她获选,成为该校最年轻的音乐总监。她表示,「刚到美国时比较刻苦,首先语言不是很强,也觉得自己很不足,所以只有勤奋努力的工作。」同年她也成为意大利卢卡歌剧院(Opera Theater of Lucca)举办的卢卡音乐节上担任音乐总监。
2002年的马紮尔-拉惟尔指挥大赛,是张弦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提到该次比赛,张弦表示当时参赛因为并不抱著太多期望,因此在台上,反而没有忧虑与恐惧,可以自然的表现。当主办单位通知她晋决赛时,她非常讶异,当时是暑假,学生都在放假,离决赛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她很难找到学生来组团练习,只有花功夫把主办单位指定的比赛曲目背熟,到了决赛台上,她只是跟著音乐走,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指挥。

决赛时她所指挥的乐团是顶尖的乐团,「但是我到台上,看著这些团员的脸孔,我并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说的也不是同一种语言,所以在一个陌生的乐团前,这场比赛显得更战战兢兢。」而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马紮尔,也恰巧是这个比赛的共同创办者,每一个参赛者的演出,他都在现场,也亲眼见到了张弦的表现。

当她赢得冠军时,才发现虽然所指挥的乐团对她是陌生的乐团,但是因为乐团本身的素质好,整体表现下来,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好的音乐。「那次经验让我感受到,以前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可能不全是自己的原因,跟乐团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能指挥到水平高的乐团,指挥的角色才能发挥得更好。」

张弦说,因为以前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指挥这条路,是不是能够走得下去。「因为这条路不好走,你必须背所有的曲子,这么多曲子,根本没有时间学,又有竞争,得吃很多苦。」

进入纽约爱乐一年半里,张弦从过去的指挥学生乐团经验,进入专业乐团的阶段,从这些经验丰富的音乐家身上学到不少,而许多来纽约爱乐担任客席指挥的都是世界知名的指挥家,她会利用每一个机去学习与观摩,看他们如何给乐团上课讨论曲目。

张弦认为:「搞艺术不是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音乐。其它的演奏家可以靠个人技巧,可以苦练,也能自己办音乐会,但是指挥则是完全靠经验,以指挥多少场次来作为评断指挥家的标准,因此像我们这种没有很多经验的年轻指挥家,更得格外努力,才能证明自己。」过去10多年钢琴的训练对指挥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转换,因为两者的共同点是需要对音乐有全盘的了解。

她认为,一个乐团中一个长笛演奏者,也许只要注意长笛部份的音符,但是指挥家则需要处理全部的音乐。她本身对音乐的好奇是先全盘了解一首曲子,将弓法全部看完,再去研究一个方法让乐团作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此外,指挥家的辛苦,在于得克服在台上面对一百多个团员,需要表现威严感,又得要有开放的性格。她认为担任一名指挥最重要的是才华,然后是性格,也就是带给乐团团员的反应。

她知道,要指挥一个乐团没有秘诀,只要找出了对的方法与排练的方式,无论指挥的是哪个乐团或不同曲目,艺术标准就只剩下音乐,此时在排练一开始,就不该想到其它,在过程中满脑子装的只有音乐,且大家的目标一致。她说:「音乐不是光用听的就好,它是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许多顶尖的乐团本身就具备此种感染力,因此指挥的角色就是将这股感染力带给观众。」

音乐艺术靠天份

张弦认为,指挥家是一份身心结合的工作,指挥家得经常旅行到外地去演出,因此除了心理压力外,也是一份体力的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时一年在家里的时间待不到一个月,必须在心理上取得平衡,否则容易累积压力。不过,让张弦感到幸运的是,结婚已经六年的她,有一个贴心的丈夫作为她坚强的后盾。原在北京经商的丈夫,目前则是陪伴张弦到世界各地演出,随时跟在张弦身边,支持她的事业,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回首过去,张弦认为未来音乐艺术的路是无尽,「有太多的曲目还没学,有很多优秀的乐团还未指挥过;走到目前这个路,我对自己是很吃惊的。」对于仍在指挥路上努力的人,张弦建议,要信任自己,当好运来时,要随时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即使好运与机会来到眼前也是抓不住的。

至于未来是否会鼓励子女走上音乐的路,张弦说:「孩子如果有天份,我会鼓励他去学,因为音乐与艺术大多是靠天份,如果天份不足,连一半的路都走不到。但是如果孩子有一点点不喜欢音乐艺术这条路,我也绝不会勉强,因为这条路实在太辛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纽约爱乐乐团任命百年来首位华裔副指挥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弦

    一句玩笑 预言未来

    今年32岁的张弦(Xian Zhang),于今年正式被国际知名的纽约爱乐音乐总监马紮尔(Lorin Maazel)宣布升任为该团的副指挥,签下两年合约,成为纽约爱乐百年来首位女性且为华裔副指挥。从中国来美国才七年的张弦,如今能在音乐界崭露头角,指挥世界顶尖的乐团,她曾在指挥这条路上徘徊许久后,才成为坚定的人生目标。如今,张弦的指挥棒所挥出的每一个音节,都象征著她坚定的人生音符。

    首次比赛便夺冠 站稳指挥舞台

    2002年,28岁的张弦参加了纽约举办的第一届马紮尔-维拉指挥大赛(Maazel-Vilar Conduc-tors' Competition),在前后长达一年的赛程中,她击败了来自全球43国的370多名竞争者,以被评为完美无瑕的指挥技巧胜出,最后与一位来自泰国的参赛者同列冠军。除了4万5000元的奖金,这个比赛更大的价值在于能进入纽约爱乐,跟随音乐总监马紮尔( Lorin Maazel)学习,担任助理指挥。不到两年,她便被拔擢为副指挥,成为古典音乐指挥界少数的年轻女指挥家。

    张弦说:「在那场比赛之前,我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继续走指挥这条路,比赛结果揭晓,我才坚定了自己的路。」张弦站稳了古典音乐界的指挥台,也稳定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在那之前,张弦只知道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满脑子想的是音乐,却同时也对生涯充满犹疑。这是她指挥生涯中参加的第一场比赛,却成为她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一战成名后,不仅未来纽约爱乐的欧洲巡回与许多国内的音乐会,由她挑大梁来指挥,她的道路更宽广,有机会与全球最优秀的乐团合作,以及获得重要的职务。

    她的演出行程已经排到三年以后,几乎被来自国内外的邀约与合约填满,包括过去已经指挥过的英国交响乐团的2006与2008年的演出,中国爱乐、新西兰的奥克兰爱乐,至少美国四个交响乐团的下一季的指挥,以及数个乐团的音乐总监聘任。她说:「过去一年来,我在家里待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劳累所换来的代价,让张弦被古典音乐指挥界视为一颗快速窜红的闪耀新星,成为西方指挥界少数窜起的女指挥之一。

    这一切对于识得张弦才华的人看来一点也不讶异,反而是她自己为这个成绩感到意外。因为17岁以前,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她一直无比坚定得以为,敲击在琴键上的手会是钢琴家的手,不过17岁那一年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同时,却粉碎了她的梦想。

    手太小 老师建议放弃钢琴

    张弦出生在中国辽宁省丹东,父亲是制作钢琴与吉他的乐器制作家,母亲是钢琴老师,她4岁起便开始在父亲自制的钢琴上弹琴,幻想著自己将来会成为钢琴家。
    身材娇小的张弦在17岁时,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没想到她的老师对她说,她的手太小,担心弹钢琴的力道不够,建议她放弃钢琴改学别的音乐专长,认为音乐指挥也许适合她。张弦说:「当时我觉得很伤心,因为钢琴学了十几年,目标就是要当一名钢琴家,没想到却要被迫放弃,但是也只好换一个跑道,改学指挥。这个领域从未接触过,得了解每种乐器,要背很多乐谱,也没有人带领,一切得自己摸索,刚开始学得很辛苦,对未来也感到茫然。」

    不过张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越了过去十多年学琴的成就,在20岁那一年,就在北京歌剧院的一出莫札特歌剧《费加洛婚礼》中担任指挥。忆起那次首演,张弦说:「当时谁会相信一个20岁的女学生会指挥呢?因为北京中央交响乐团里的乐手们平均年纪都在40岁以上。第一次排练,因为看我年纪这么轻,大家都在笑。不过当我排练进入两分钟后,他们就不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我的技能,看到我可以做指挥。」

    她对于那次首演相当欣慰,因为证明自己可以担任指挥。「那一次对我来说,是起点,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

    不过张弦当时没有想到后来她的能力会在西方古典音乐界快速受到肯定。她在完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士与硕士学位后,在学校担任副教授,也担任一个乐团的音乐总监,1998年,当时她正计画出国留学,也在苦读英文。出国前发生一件有趣的小故事,却象是对她未来命运的预言。

    那一年,纽约爱乐到北京演出,张弦的朋友表示该乐团有两个小提琴家想顺道在北京观光,问她可否充当导游。「我想自己可以有机会练练英文,就答应了。我带他们去北京歌剧院听京剧。他们问起我做什么行业,我说在当指挥,他们听了开玩笑的说,以后可以来纽约爱乐当指挥。当时我们只是闲聊,我也不了解纽约爱乐的知名度,没想到八年后,我却真的站上这个舞台。」

    张弦说当时开玩笑的两名团员之一目前还在纽约爱乐,当张弦问起他记不记得当初的那个玩笑,对方表示早已不记得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当初那句玩笑话就像一个预言似的。」

    艺术没有标准 只有跟著音乐走

    同一年,24岁的张弦来到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攻读音乐博士学位,并在学校的管弦乐团担任助理,两年内便当上辛辛那提学院乐团的音乐总监。

    张弦说,当时是因为乐团的音乐总监离职,学校公开征选替代人选,她也参与竞争,前来争取这个职位的多是经验丰富的乐坛前辈,其中不乏在其它的音乐院担任教授者,经过现场指挥考试与面试,由她获选,成为该校最年轻的音乐总监。她表示,「刚到美国时比较刻苦,首先语言不是很强,也觉得自己很不足,所以只有勤奋努力的工作。」同年她也成为意大利卢卡歌剧院(Opera Theater of Lucca)举办的卢卡音乐节上担任音乐总监。
    2002年的马紮尔-拉惟尔指挥大赛,是张弦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提到该次比赛,张弦表示当时参赛因为并不抱著太多期望,因此在台上,反而没有忧虑与恐惧,可以自然的表现。当主办单位通知她晋决赛时,她非常讶异,当时是暑假,学生都在放假,离决赛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她很难找到学生来组团练习,只有花功夫把主办单位指定的比赛曲目背熟,到了决赛台上,她只是跟著音乐走,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指挥。

    决赛时她所指挥的乐团是顶尖的乐团,「但是我到台上,看著这些团员的脸孔,我并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说的也不是同一种语言,所以在一个陌生的乐团前,这场比赛显得更战战兢兢。」而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马紮尔,也恰巧是这个比赛的共同创办者,每一个参赛者的演出,他都在现场,也亲眼见到了张弦的表现。

    当她赢得冠军时,才发现虽然所指挥的乐团对她是陌生的乐团,但是因为乐团本身的素质好,整体表现下来,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好的音乐。「那次经验让我感受到,以前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可能不全是自己的原因,跟乐团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能指挥到水平高的乐团,指挥的角色才能发挥得更好。」

    张弦说,因为以前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指挥这条路,是不是能够走得下去。「因为这条路不好走,你必须背所有的曲子,这么多曲子,根本没有时间学,又有竞争,得吃很多苦。」

    进入纽约爱乐一年半里,张弦从过去的指挥学生乐团经验,进入专业乐团的阶段,从这些经验丰富的音乐家身上学到不少,而许多来纽约爱乐担任客席指挥的都是世界知名的指挥家,她会利用每一个机去学习与观摩,看他们如何给乐团上课讨论曲目。

    张弦认为:「搞艺术不是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音乐。其它的演奏家可以靠个人技巧,可以苦练,也能自己办音乐会,但是指挥则是完全靠经验,以指挥多少场次来作为评断指挥家的标准,因此像我们这种没有很多经验的年轻指挥家,更得格外努力,才能证明自己。」过去10多年钢琴的训练对指挥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转换,因为两者的共同点是需要对音乐有全盘的了解。

    她认为,一个乐团中一个长笛演奏者,也许只要注意长笛部份的音符,但是指挥家则需要处理全部的音乐。她本身对音乐的好奇是先全盘了解一首曲子,将弓法全部看完,再去研究一个方法让乐团作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此外,指挥家的辛苦,在于得克服在台上面对一百多个团员,需要表现威严感,又得要有开放的性格。她认为担任一名指挥最重要的是才华,然后是性格,也就是带给乐团团员的反应。

    她知道,要指挥一个乐团没有秘诀,只要找出了对的方法与排练的方式,无论指挥的是哪个乐团或不同曲目,艺术标准就只剩下音乐,此时在排练一开始,就不该想到其它,在过程中满脑子装的只有音乐,且大家的目标一致。她说:「音乐不是光用听的就好,它是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许多顶尖的乐团本身就具备此种感染力,因此指挥的角色就是将这股感染力带给观众。」

    音乐艺术靠天份

    张弦认为,指挥家是一份身心结合的工作,指挥家得经常旅行到外地去演出,因此除了心理压力外,也是一份体力的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时一年在家里的时间待不到一个月,必须在心理上取得平衡,否则容易累积压力。不过,让张弦感到幸运的是,结婚已经六年的她,有一个贴心的丈夫作为她坚强的后盾。原在北京经商的丈夫,目前则是陪伴张弦到世界各地演出,随时跟在张弦身边,支持她的事业,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回首过去,张弦认为未来音乐艺术的路是无尽,「有太多的曲目还没学,有很多优秀的乐团还未指挥过;走到目前这个路,我对自己是很吃惊的。」对于仍在指挥路上努力的人,张弦建议,要信任自己,当好运来时,要随时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即使好运与机会来到眼前也是抓不住的。

    至于未来是否会鼓励子女走上音乐的路,张弦说:「孩子如果有天份,我会鼓励他去学,因为音乐与艺术大多是靠天份,如果天份不足,连一半的路都走不到。但是如果孩子有一点点不喜欢音乐艺术这条路,我也绝不会勉强,因为这条路实在太辛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挺争气的!
    • 有一个人说, 音乐没有国界,但是指挥有~对于跨过这个界限的人,表示一下敬意的说~
    • 不知陈佐湟在国外混得怎样了?
      • 上海爱乐